言行举止见修行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老子。第二十七章
【译文】
善于行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讲话就不会留下过错。
善于行走的人是不会留下痕迹的,善于讲话的人,你找不到他的破绽。这是说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做事就很完美。修养支配言行,一个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当你的修养很深时,就是至善的人了,你心里没有虚伪的做作。你做事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纯粹是自然本性的流露,也就没有缺点让人责备。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善行,无辙痕”。真人在外表上是很难看出来的。真人不论自己有多高,他的心始终那么平和普通,从来不卖弄自己,这就是真人的修养。
20世纪初,有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先生与林语堂先生都参与了此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为了表示自己是内行,伯希和向蔡元培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
“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
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元培的表情,他并不表示赞同或反对,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
含蓄是一种修养,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内在气辰的表现。一个人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低调、含蓄,这更会赢得人们的钦佩和敬重。
《水浒传》里有林冲与洪教头比武e’、Jf的故事。林冲躬身施礼,但是洪教头却摆出一付唯我独尊的面孔,对林冲的施礼并不理睬。比武时“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他哪里知道林冲这叫真人不露相。人家是含蓄,是藏而不露,他却以为人家没本事。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自己高傲自大又自不量力。
一个人的修养,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上体现出来。善于言语的人,必定是谨言慎语,不会造成任何的瑕疵与错误。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谨慎,一句失言可以让人反目成仇。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
喝;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话未岀口由你控制,话已岀口不由你控制。话不在多,少说为佳。有时无声胜有声,多说话不如少说话。
人常常犯一个毛病,说了许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就从嘴巴出来,让所有的话语都消失在大气层里。有的话说了制造自己的烦恼,有的话说了让别人烦恼。
中国有很多熟语,比如“沉默是金”、“少说为佳”、“乌龟有肉在肚里”、“半罐水响叮当”等,这些熟语中潜藏着十分高深的处世哲学。“沉默是金”强调了不说话的重要性,说明不说话的人招人喜欢。“少说为佳”强调了少说话对自己的好处,起码不至于招惹麻烦。“乌龟有肉在肚里”是对不爱说话的人的学识和本事的肯定,喜欢说话的人则被当成了只会说不会做的没有涵养的人。“半罐水响叮当”更是对那些爱说话的人的严厉批判,你若多嘴,就多半是个本事不大的人了。
中国还有一些熟语则对那些多嘴者进行了告诫,比如“言多必失”。这是实在话,一个不说话的人恐怕不会在说话中惹麻烦上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欢说话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祸上身,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点。
俗话说“祸从口出”。过多的言辞必然会在不经意间触及到某些人的痛处,而对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麻烦。三国时期的杨修,可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个词来形容杨修的才学是绝不为过的。但恃才傲物的结局是讲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于非命。杨修的“祸”根便在其口。面对他的遭遇,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杨修所表现的究竟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顽痴呢?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善于行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讲话就不
会留下过错。言行举止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很多时候,一些细节和小事上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平时我们要在言行方面完善提升自己,让良好的修养伴随自己一生,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奎手的提醒
真人在外表上是很难看出来的,真人不论自己有多高,他的心始终那么平和普通,从来不卖弄自己,这就是真人的修养。当你的修养很深时,就是至善的人了,你心里没有虚伪的做作,你做事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纯粹是自然本性的流露,也就没有缺点让人责备。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o第三十三章
【译文】
善于了解别人是明智,善于了解自己才最聪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我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老子在此把“知人”和“自知”、“胜人”与“自胜”对比,明确表示后者比前者更难。在老子的眼里,智,就是自我之智。明,就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人类的通病是喜欢自以为是,几乎没有人不认为自己具有了解他人的能力。一个人善于了解别人,就是知彼,那就是明智。因此老子把知人作为极大的智慧。
光了解别人还是不够的,还得了解自己。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
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按照我们的普通想法,不能真正了解别人,总应该能够自己认识自己吧?其实却大不然。
老子认为:有的人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其实却很愚昧。
有些人只知道了解别人,把持别人,管理和领导别人,却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持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获得一种自己能够认可的成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古时候,在一个叫南岐的山谷中,那里的居民很少与山外的人交往。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
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起来了,言语里充满了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