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英国和法国。
德国情况最好,美国人大量的进口德国的机械设备,以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升级,所以德国人的经济开始快速恢复。而英法两国在战争过后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英法两国的商品出口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他们如果进口美国的商品的话,美国人不会和他们商量什么贸易逆差问题。
只有中华民国会和他们商讨贸易逆差,可以多进口一些英法的钢铁。
以至于仅仅半年,中华民国就从欧洲进口的钢铁就暴涨到了上千万吨,这样的进口量,让欧美的钢铁冶炼有了起色,然而中华民国却通过这些钢铁,让自己的制造业更加庞大,积累下了更多的经验。
而美国的高端商品,则有些悲哀的在欧洲市场有点卖不动了。
再则,欧洲之外的市场,中华民国的高端商品也劲头十足,在质量上碾压了美国高端商品。
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有的商品,美国未必有。
当美国的汽车、电器制造行业已经造出某种商品的时候,中华民国已经推出了更高级的商品,这些更高级的商品继续在市场上疯狂吸金。
对于全球那些富豪们来说,那些高端商品贵一点不算贵,只要足够高端就是他们的首选。
而在那些中端的商品方面,中华民国也有不少出口,更重要的中华民国将一些组装之类的工作交给朝鲜等附属国做,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加上上对美国的商品又绝对的竞争优势。
美国目前还能保住的,无非就是本土市场和日本市场,以及加拿大、南美一些市场,不过南美的市场现在也快便成筛子了,很多中华民国的各类商品横行市场。
中华民国的商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打下了足够的名气,世界各国对于中华民国的商品的印象就是质量好,而且比较先进。有了这样的印象,使得中华民国的商品在卷土重来的时候,迅速的反攻海外市场。
美国的制造业受出口不太顺利的影响,已经没有了历史上那样的经济发展势头。不过美国内部市场依旧繁荣,战后的美国有大量的军人拿着钱消费,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积累,美国的经济不繁荣都不行。
如今的世界,对立的也就是中美两个国家。
中华民国和美国不对路,即有双方海外市场竞争,更主要的是日本问题。美国要为日本政fu撑腰,和中华民国的关系自然不会好。
美国试图围堵中华民国,与其说是美国试图围堵中华民国,不如说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想要围堵中华民国。美国的各个财团尽管也有野心要推翻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欧美的霸主地位,不过还没什么底气。而对中华民国的围堵,美国财团也参与到了其中,毕竟美国的各个财团也意识到了中华民国所产生的巨大威胁。
而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妥协的德国容克财团,这个时候选择和美国财团合作,双方都想要推翻罗斯柴尔德财团的霸主地位。但是德国容克财团却是对围堵中华民国不甚感兴趣。尽管德国容克财团也意识到了中华民国多的崛起,可能对欧美对世界的支配地位产生威胁,但掌控世界的不是他们,他们也不会咸吃萝卜了淡操心。
英法两国欠下罗斯柴尔德财团大笔的债务,如今英法两国都在想办法改善财政,一个是从德国身上剥削,通过德国的赔款让两国财每年都有一笔收入。另一边则希望和中华民国扩大进出口贸易,以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
第330章 中美世界市场竞争
第330章 ;:中美世界市场竞争
罗斯柴尔德财团尽管掌控英国和法国,但并不是完全的掌控,更多的是用金钱来操纵英法。
此时英法掉进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战争陷阱当中,背负了大量的债务,已经让两国的财政变得很不乐观。
特别是英国,法国以财政不好为理由,拖延归还英国向法国提供的战争贷款,让英国的财政变得雪上加霜起来。
英法两国被真正压制的是他们的民族资本,那些政客则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勾结在一起,收取就好处。但是现在要把经济盘活,只能和中华民国进行进出口贸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改善财政的路线。
特别是中华民国大方的多进口他们的钢铁。
而罗斯柴尔德财团那边,如今也有点跟不上时代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英法两国的工业却还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又醉心于金融,为了确保英镑能够继续作为世界主要货币,以盘剥世界,罗斯柴尔德财团让英国在稳定英镑上付出了不少财政开支。
罗斯柴尔德财团本身在工业上没太大建树,而和中华民国进行贸易既然能够让欧洲经济走出困境,罗斯柴尔德财团自然也不会拒绝,所以也对此没多大的警惕。
至于中华民国的军事威胁,离欧洲还远着呢!罗斯柴尔德财团也认为,现在通过扶持苏联,可以挡住中华民国向欧洲方向的扩张。
罗斯柴尔德财团有多个分支,分布在英法德各个欧洲国家,他们醉心于金融运作,对工业这种赚辛苦钱、技术钱的行业罗斯柴尔德财团尽管有一些涉及,但技术却是德国容克财团提供,英法都是从德国进口机械设备。